图纸有问题,就找公差联盟!
网站首页 符号查询 文章观点 视频学习 图样解析 设计流程
官网小程序
加入群聊
非对称轮廓度美标U圈和欧标UZ对比分析
网络收集 4619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1  美标的U圈

    轮廓度默认的公差带是相对理论表面对称分布,如果需要轮廓度的公差带相对理论表面非对称分布,就需要在轮廓度公差值后面加修饰符号U圈,U圈后面的数值表示公差带相对理论轮廓向增加材料方向(材料外面)的偏移量,公差带的总体宽度就是轮廓度公差值。实际表面所有的点都必须在公差带里。

    图1是规则的孔和轴配合,图2是非规则的孔轴配合。实现图1中孔轴间隙配合并不难,用大小公差控制孔轴大小即可,把孔做大、轴做小就可以。如下图所示孔和轴直径名义值(理论值)大小一样,只要合理利用公差就可以保证孔轴间隙或过盈配合

    对于规则的孔和轴,可以用大小公差管控它们的大小,那么对于非规则的孔和轴如图2所示,就不能用大小公差管控它们的大小了,必须用轮廓度。如下图所示轮廓度0.4标注在非规则的孔上,管控了孔实际轮廓(图中黑色的轮廓线)不会超过图中红色的公差带,实际上就是管控了孔的大小在理论大小基础上增大和减少0.2。

 

     轮廓度公差带默认是相对理论轮廓对称分布的,及孔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但是设计需要的是非规则孔轴间隙配合,那么就需要孔只能做大,要想图纸到达这种效果,就必须在轮廓度后面加U圈。如下图所示,加完U圈后,轮廓度公差带就非对称分布了,U圈后面的数字0表示先把理论轮廓向材料外面偏移0,为了保证公差带的宽度,再向材料里面偏移0.4,实际上公差带全部在材料里面,及孔只能做大。

     同样对于非规则的轴,图纸标注轮廓度加U圈,控制了轴的轮廓度公差带只能向材料里面偏,即轴只能做小,如下图所示。

     通过轮廓度加U圈,可以把非规则的孔轴(曲面)大小管控了,同时也可以保证它们的配合问题。

总结

非规则孔轴或曲面大小用轮廓度管控

轮廓度加U圈公差带非对称分布

轮廓度U圈解决了曲面之间的间隙问题

2 欧标的UZ

   美标和欧标的轮廓度在默认情况下都是相对理论轮廓对称分布的,没什么区别,如下图所示,轮廓度0.4都是相对理论轮廓对称分布即正负0.2,都管控了被测表面到基准A的高度是23+/- 0.2。

    但是对于非对称分布的轮廓度,美标和欧标图纸标注是有区别的,所表达的功能也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欧标中的UZ后面的数字表示公差带中心相对理论轮廓先向材料外面偏移UZ后面的数字(如果是负数,表示向材料里面偏移),得到一个新的轮廓度中心如下图中的点划线,最后相对新公差带中心对称分布得到一个公差带,如下图的4所示,实际表面要包在公差带里。

例证

下图所示美标和欧标的非对称轮廓度,美标中U圈0.3,公差带先向材料外面偏移0.3,再反向即材料里面偏移0.4,最后得到的公差带相对理论轮廓正0.3,负0.1,即管控了被控面到基准A的高度最大23.3最小22.9。而欧标中的UZ 0.3 表示先向材料外面偏移0.3得到公差带中心(图中蓝色中心线),然后0.4的公差带相对中心线对称分布,最后管控了被测表面到基准A的高度最大是23.5,最小23.1。

总结 

轮廓度公差带美标和欧标默认对称分布,没有区别

轮廓度非对称分布美标用U圈表示

轮廓度非对称分布欧标用UZ表示

U圈后面的数字表示先把公差带向材料外面偏移

UZ后面的数字表示先把公差带中心向材料外面偏移


上一篇 >跟着老外学习位置度公差和检测 下一篇 >老铁, 今天我们聊聊GD&T基准啊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大神,就等您来首开评论了!

你可能还想找:

尺寸链计算 圆跳动 独立原则 复合公差 同轴度 T值 尺寸公差 直线度 轮廓度 非对称 被测要素 组合轮廓度 不相关原则 SIM 最大实体 圆度 CZ 面轮廓度 尺寸链叠加 工艺工程师 非对称分布轮廓 圆柱度 斜孔 连续要素 边界理论 分离要求 图纸问题 最小实体 复合轮廓度 UZ

符号查询

图纸符号一查就懂!
更多符号

视频学习

收集名师教学视频!
更多视频

常用工具集合

更多工具
孔轴公差 基孔制配合 孔轴公差 基孔制配合

图样解析

更多解析